按1必要條件的定義2業務規格設計3系統開發三個階段分別引進系統,構建更好的物流現場。
引進物流系統失敗的案例多得出奇
某物流中心斥資數十億曰元構違的物流系統被徹底徹底放置不用,很多物流一線的工作人員被人工作業追的團團轉,這種情形筆者曾經看到過。其物流現場的運輸傳送帶和自動分揀機處于停運狀態,作業線路混亂,工作人員的臉上寫滿疲憊。當筆者向物流中心經理詢問“這些系統的故障是什么時”卻了解到問題不是出在系統,而是現場工作人員能力不足,掌握不了系統操作,所以設備處于停運狀態。
企業引進的物流系統沒有達到預期運行效場,甚至處于停運狀態,這種企業引進物流系統失敗案例之多讓人著實意外。如上例所示,系統本身沒有問題,而是一線員工沒有掌握系統操作,所以設備停運。
引進系統的三個階段和失敗要因
將系統開發分為1必要條件的定義2業務統規格設計3系統開發個階段,上述案例中引進系統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為1、2的企劃內容不充分。
在1必要條件的定義中,業務運用的條件設計不充分,實際使用部門未參與,課題解決延后等,相關人員對系統企劃所需的必要條件沒有進行充分探討就匆忙轉入下—階段,結果導致問題發生。
為了在實際業務中落實案頭計劃,相關人員必須征詢物流一線員工的意見,結合商品的具體形狀、尺寸、重量等“物”的條件;倉庫通道和作業場所等空間.操作率影響的作業等“流”的條件;髙峰時發生的商品的“量”的條件等,在此基礎上進行企劃。
在2業務規格設計階段,存在當規格遲遲未決、現行業務分析不充分等問題暴露出來后,系統設計停滯不前,在課題沒有得到解決的狀態下就轉入系統開發階段的問題。
重新回顧并確認整體流程是物流現場設計的基本思路。應確認“不思考”、“不采納”、“不迷感”、“整理”、“整頓”等基礎事項;接觸商品的次數是否控制在最小限度;終端的輸入次數和輸入項目是否控制在最小限度;系統是否具備順利處理出貨指示變更和追加等處理能力……一并納入重要討論項目。
關于物流現場,必須對系統'人員和空間的兼容性及關聯性進行充分考慮。
此外,還有一類常見的失敗案例。在這類案例中,企業引進物流系統的最初目的不知不覺間變成了“引進物流設備”。不可否認,物流設備廠商和硬件廠商中存在向客戶推薦自營商品的傾向。所以,從第三方立場提議或顏經驗豐富的咨詢顧問參與也不失為一種方法。但是,企業外部人員不可能像企業項目組一樣理解和掌握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因此,企業自主設計、企劃是必須的。
上一篇:物流企業的IT化
下一篇:利用一體化單證的出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