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處于向配備四級溫控管理的物流中心和集冷凍、冷藏于一體的配送發展中。
行業概況
加工食品業的市場規模巨大。其中包括冷藏食品、點心、罐頭、調料等,受高齡少子化、人口減少等趨勢影響,行業銷售額呈下滑態勢。另一方面,近年來健康食品領域的市場正在迅速擴大。
行業流通從原材料生產廠到加工廠、批發、物流企業(順豐、德邦、誠孝物流等),采用零售模式銷售。
物流特點
經營種類是入口的食品,所以對衛生管理和溫控管理都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傳統操作模式是根據不同溫度級別開展配套的物流活動,受物流分散化影響耗費了不少額外的配送費和網點費。為改善這種情況,物流正向統一合并的方向發展。現在,物流中心已經實現對應常溫品、冷藏食品(0-10度)、冷凍食品(零下20度上下)、巧克力等恒溫品的四級溫控管理,配送過程引進冷凍、冷藏雙層車輛混合搭載,大大提升了車輛的承載能力。
日本國內的加工食品廠分別很廣,配送的零售點也很多。早在過去,廠家一般通過系列關系流通模式銷售商品。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受大型綜合超市、便利店等新興商鋪影響,流通開始向零售主導型轉變。在糕點行業中,以追求物流效率為目的的共同配送正在不斷發展。
此外,對大型食品加工廠旗下的物流子公司來說,一方面應積極遵守食品安全規則,與合作企業一起構建高端物流體制,提升自營產品的可信度;另一面應積極開拓外銷活動,擴大活動規模。大型批發商可以考慮通過吸納中小批發商,擴大經營品種和提高信息化、分揀精確度等方式縮短前置期。
以企業間共享商品信息數據為目的,在酒業、食品業共享信息的趨勢已經形成,生產廠家方面開始構建“FINET",批發商方面則開始致力于構建大型聯盟。
未來的物流模式
食品加工業當前面臨的課題是構建包括原材料在內的跟蹤體系。雖然產品加工后的跟蹤過程相對容易,但日本國內的原材料大多通過進口,或者經各類原材料、添加物混合制成,不方便跟蹤管理。業界正針對引進二維碼、IC標簽等展開積極探討,現在,生產廠家還停留在批次管理的階段。
上一篇:生鮮食品行業的物流模式
下一篇:酒類行業的物流運輸特點